四、遲到了就唱歌
有的學生課間活動興高采烈,忘乎所以,課前三分鐘鈴聲沒聽到,見操場上沒人了才突然醒悟往回跑。別說跑,就是飛到教室也遲到了,同學們已上課了。這么小的錯誤,寫說明書或做好事,似乎都有點像咳嗽兩聲就扎針輸液似的,糾正過分了點??捎植荒苷f這不是錯誤,怎么辦?魏書生便在班級規(guī)定,像犯這類很小又沒有深刻思想動機的錯誤便給大家唱一支歌。
什么時候唱?當然不一定馬上就唱。大家都上課了,再唱歌不干擾大家上課嗎?上課遲到了,由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同學記下來,待到下午活動課前,或自習課前,需要調(diào)節(jié)一下空氣,活躍一下氣氛時,便請“賬本”上遲到的同學到前面給大家演唱。
這些同學會不會因為不受懲罰只是唱歌,感覺太輕松了,于是下次還故意遲到呢?不會的。他站在前面唱歌,雖然沒有壓力,沒有羞辱感,但另一方面也不可能產(chǎn)生榮耀感、自豪感,他不會忘記自己是因為什么原因才站到那個位置上去唱歌的。再說,萬一有的學生嫌這種糾正措施太輕,而故意再遲到,再犯錯誤的話,那時再采取別的措施也不遲。
這種糾正錯誤的方式,密切了師生、同學之間的關系,淡化了學生的逆反心理,調(diào)節(jié)了班級的氣氛。
五、犯了小錯就讓做好事
學生犯了不大不小的錯誤,魏書生便讓他們做一件好事。他認為,做好事也有利于學生糾正錯誤。
魏書生的班規(guī)班法有規(guī)定:如果當天檢查作業(yè),昨天的作業(yè)沒完成,就要擦一個窗戶的兩層玻璃,共24塊玻璃,10扇窗戶框。又例如忘了帶桌罩,除了回家去取之外,還要到水房為班級打一桶水。早自習如果遲到了就要掃操場30分鐘……學生普遍較歡迎這種糾正錯誤的方式。
魏書生有自己的觀點。他認為,人犯錯誤的時候,心里都有過斗爭。斗爭之后,腦子里對自己不負責的那一方獲勝了,于是指揮著自己犯了錯誤。但是人在做好事的時候,一般都是積極、上進、助人、善良、真誠、勤奮、果斷的那一方腦細胞指揮自己行動。這便如同心靈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,這清水便可沖刷受污染的那片心田。使人重新恢復自尊、自信、自豪,重新感覺踏實、安全、幸福、快樂。
讓學生做好事,起到了增強學生自尊心、自信心的作用,起到了分散學生犯錯誤精力,將其導向真善美的作用,也起到了使學生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新的更強大的自我的作用。
六、選舉“閑話能手”專治說閑話的人
班上有學生喜歡說閑話或者傳閑話,影響班風學風,怎么辦,魏書生就選舉“閑話能手”專治說閑話的人,每周安排一個人負責。
星期六快放學了,負責本周選舉閑話最多的人的同學就問:“同學們請注意,大家表決一下,本周說閑話大王,有沒有必要選?”多數(shù)人要選就選,很快便有了結(jié)果。有一次。有個后進同學得了20多票,受到震動,下決心改變自己,咬緊牙關,埋頭寫一星期作業(yè),第二周選舉時他一票沒有,他的努力得到了同學們的肯定,他竟然激動得熱淚盈眶。
個別時候,某些同學也可能沒有勇氣面對現(xiàn)實,明明閑話很多,還自我感覺良好,一旦得票多了,感覺他承受不了,魏書生就跟學生談心,引導他有勇氣面對。他說,生活于現(xiàn)代社會的人,不能只顧自我感覺,更多地還應面向社會、面向他人推銷自我,倘若社會、他人持否定態(tài)度,那就要想方設法改變自我,以適應社會和他人的需要。
選舉結(jié)果不一定都公布,比如有一次選“最自私的同學”因為這是敏感的問題,而學生中又確實有自私傾向。魏書生有心要使自私的同學置于大家的監(jiān)督之下,以改變自己,于是便提前打招呼。過一段時間選舉,第一次得票最多竟是一位女同學,弄得這位同學心理壓力很大。盡管這位同學后來變的很好,很關心班級,并成為學習尖子,魏書生還是感覺很對不起這位同學,事情過去已20多年了,至今回憶起來他還常常為自己的魯莽感到內(nèi)疚。
選舉也不僅限于后進,更多的還是引導學生向好的看,向前看。為此,魏書生在班級經(jīng)常選舉“最關心班級的人”,“做好事最多的人”,“心胸最開闊的人”,“本周進步最大的人”,“本周注意力最好的人”,“本周最有毅力的人”,“本周幫助同學最多的人”等等。
每周選舉不同于期末評比,用時少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,改正錯誤期限短,使學生充滿信心;向先進學習,目標明確,在下周就可以有行動。這種激勵方法更適合于心理不夠成熟的“小大人”們。
七、有時也“留”學生
魏書生喜歡當日事,當日畢。魏書生也主張學生當日事,當日畢;白天事,白天畢。盡可能不讓學生放學后挨留,但對于比較懶的學生,還是有必要隔一段時間便留下來,特殊幫助一下。
1982年暑期,魏書生新接了一個班,有十幾名同學語文入學考試成績不到40分。他們到魏書生班后,有八名同學較勤奮,基本做到當日事,當日畢,學習成績進步較快。有五名同學比較懶,愛拖拖拉拉,魏書生便經(jīng)常檢查他們的作業(yè),并囑咐他們學會保留作業(yè),不要隨便亂扔。入學50天了,魏書生想看這五位同學作業(yè)保留得怎么樣,便提前一天通知他們把50天的各科作業(yè)都帶來。放學后,五位同學留下來,作業(yè)本放在桌上。作業(yè)很亂,凌亂地分散在五個本子上。別的同學走了,留下他們,魏書生問“咱們怎么辦?” “補唄!”學生答。“真愿補嗎?”學生不吱聲。魏書生說:“你們思想也有斗爭,懶的那面想讓老師放了你們,勤的那一面想請老師幫你們管住自己,是吧?”同學們點點頭,“最不愿挨留的同學,剛留下時,可能是一肚子不高興了,不信,你就試一試。”同學們留下了,教室內(nèi)很靜,魏書生在寫稿,學生們奮筆疾書。一直到下午三點多鐘才補完,問幾個剛剛補完作業(yè)的學生:“挨留高興不高興?”“高興”同學們齊答。
只要引導得法,說到學生心里,學生是通情達理的,挨留到下午三點多了,餓著肚子寫作業(yè),心里還惦記著別人。有好幾位學生一邊寫作業(yè)一邊催促魏書生先回去吃飯,并且一再表示:“我們自己管自己,兩小時以后您再來檢查。” 從心里是為了學生好,再設身處地去說服學生,即使在留學生的時候,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會融洽和諧,甚至比不留時還要親近,問題不在于懲罰的形式而在于關愛的實質(zhì)。
當然,魏書生促進后進生的方法遠遠不止這些,有時他是一班一法,有時是一組一法,有時是一人一法,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異,不拘泥定法,不斷創(chuàng)新,方法新穎有趣,又科學民主,學生很愿意接受,教育效果自然就好。
來源:內(nèi)容來自班主任工作網(wǎng),有刪改。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(quán),請及時聯(lián)系,刪除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