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學后教,當堂訓練”洋思模式教學法的操作方法(物理)(4)
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同課型操作方法
初中物理新授課課可分為概念課、學生實驗課等幾種課型。課型不同,應用應有所變動?,F就分別介紹如下:
一、概念規(guī)律應用課
概念規(guī)律應用課的特點是先認識概念,再讓學生應用概念規(guī)律解決問題。如“質量”、“密度”、“壓強”等。
1.板書課題
上課開始,教師三言兩語導入新課,激發(fā)學生學習興趣,并板書課題;或者通過屏幕顯示課題(可配有畫面,但不能喧賓奪主,更不必配音樂)或者教師一邊慢慢讀題,一邊板書課題。
2.出示目標
板書課題后,教師要通過多媒體或投影出示學習目標,讓學生明確本節(jié)課的學習目標,提高學習效率。
操作要領:
(1)為了讓學生看清教學目標,屏幕上的字要工整,不要太小,屏幕上不要配底色,以白色為好。
(2)學習目標的內容主要是理解知識、培養(yǎng)能力,至于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應由教師把握,靠教師的形象、情感等滲透進行,一般不作為向學生揭示教學目標的內容。
(3)學習目標要準確,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,既不降低,該“會運用”的,就要求能當堂運用,不能人為地降低到“知道”的程度上;也不拔高,該“知道”、“了解’’的,不能要求“運用”。
(4)學習目標要具體,要簡明扼要,通俗易懂。
(5)不要急于切換投影,使教學目標一閃而過,學生看不清楚。
(6)揭示學習目標時,教師要注意情感投入,誘導學生盡快明確目標,教師不宜節(jié)外生枝,說閑話。
3.自學指導
揭示教學目標后,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自學。自學指導的方式通過多媒體或投影出示,可以節(jié)省時間,學生容易看得明白。自學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達到四個明確:自學的內容明確、方法明確、時間明確、要求明確(即自學后如何檢測)。
操作要領:
(1)自學內容。自學的內容應引導學生看新知識的部分,抓住新舊知識相銜接的地方重點看。
(2)要精心出好思考題。因為思考題直接關系到學生自學的路子和效果。自學指導中常有思考題,可選用。思考題不宜太多,不能大而空,要明確具體,富有啟發(fā)性,便于學生理解新知識,找到規(guī)律,能夠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。
(3)自學的方法。怎樣學得好,就怎樣學。一般要讓學生獨立看書、思考,可在課本上圈圈畫畫,做上記號,可質疑問難,但不宜邊看書邊討論。
(4)自學的時間。安排自學的時間不宜過長(一般8分鐘左右),要讓學生緊張、快節(jié)奏地完成自學任務;時間也不宜過短,讓學生有認真看書、思考的時間,切不可走過場,因為,看書是練習更正、討論、當堂完成作業(yè)的前提,一定要講究實效。
(5)自學的要求。要鼓勵學生認真看書,比誰自學效果好,能做對檢測題,這樣使自學變成了檢測前的準備,使學生看書時能夠緊張地思維。
(6)教師要滿懷激情,精神抖擻,穩(wěn)重端莊,語言要簡潔,有條理,語調抑揚頓挫,能流露出關心、信任學生的情感。
4.先學
出示自學指導后,進入“先學”環(huán)節(jié),“先學”包括“看概念”、“看例題”和“檢測”兩個步驟。
(1)看概念、看例題
按照自學指導,學生認真看概念、看例題(代替老師講例題、傳授知識)、看實驗的示意圖,同時動手做小實驗,理解例題的解題方法和步驟,并思考如何運用,做對與例題類似的習題。
操作要領:
①學生看書時,教師不能袖手旁觀,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用目光巡視每個學生,關注并確保每個學坐專心讀書,緊張思維。教師不宜多走來走去,不能在黑板上抄題(抄下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要用的檢測題),不能走出教室,不能東張西望,不能輔導學生。教師對認真自學的同學流露滿意的神情,對不夠專心的后進生,可以說上一兩句悄悄話,但不宜講話過多,分散學生的注意力。
②學生讀書的時間不宜過少、也不宜過多,要把握好一個度。
(2)檢測(演板)
學生看書結束,就檢測學生看書的效果,一般采用一次性板演、練習、演示實驗的形式(不采用提問的形式),因為書面練習最容易暴露理解、運用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。這些存在問題就是下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“后教”的內容(因為“后教”不是教課本,而是教學生解決問題)。
操作要領:
①學生看書結束,教師講好過渡語,并且在黑板上畫定學生板演的位置供學生板演。
②教師先公布檢測題,讓同學們在座位上練習,再指定2—3名后進生板演,因為后進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最多,最具有典型性,能夠發(fā)現問題,解決問題,才能上好課;如果讓優(yōu)生板演,不能發(fā)現問題,就不能解決問題,就不能上好課。
③板演的內容是與例題類似的習題。檢測題要有代表性,能檢測出學生對例題的理解情況,檢測題做對了,就說明學生對例題理解了,如果檢測題哪一步錯了,就說明對哪一點不理解。
④學生板演練習時,教師要巡視,關注每個學生,尤其是后進生,要搜集學生中的錯誤并分類板書,思考學生中的錯誤哪些屬于新知方面的,這是要解決的主要矛盾;哪些屬于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的,這是次要矛盾。思考如何“后教”,這實際上是在進行第二次備課。
⑤教師不宜輔導后進生,因為這既不利于培養(yǎng)后進生獨立學習的習慣,也會影響全班同學獨立思考、緊張練習。
5.后教
學生讀書、檢測后,就進入“后教”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“后教”主要不是指教師講,而是先“兵教兵”,合作學習,學生與學生合作,會的教不會的,最后教師補充、更正。通過“后教”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,讓學生能解決自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,達到加深理解知識,并能運用知識,形成能力的目的。
“后教”一般分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:
(1)更正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板演中的錯誤,并鼓勵學生上講臺用紅色粉筆更正寫出不同的答案(不要擦去原來學生寫的)。如學生更正錯了,再鼓勵別的同學更正,同學又更正錯了,再讓另外的同學更正,盡可以讓較多的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。教師不要輕易表態(tài),不能使更正變成教師唱“獨角戲”(更正)。
(2)討論。引導大家討論,弄懂“為什么”。
①討論時,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(目光盯住每個學生,不要盯住課本,不要只看少數學生),應先提出討論題,讓全班同學思考,個個準備回答,然后再指名回答;不能先指名,再提出問題,讓全班學生袖手旁觀;要問:“會的請舉手’’,以后教師從舉手的學生中先讓最差的學生回答,不要問“對不對”,讓全班齊聲回答(因為齊答使學生不動腦,誰會誰不會搞不清楚),要讓較多的同學暢所欲言。切不可一人回答了,不管對否,教師就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絕地講,使得學生討論流于形式。
②討論的內容。要抓住重點,突破難點,對非重點的幾步應一掠而過,如沒有問題,可以不討論。教師絕對不能信口搞“滿堂問”。
③討論的順序。不能一題一題的討論,應該同時看幾位同學做的同一道題的第一步(并把座位上同學的有關這一步的錯誤并人一起討論),問:“知道這一步對不對的請舉手”,“說說為什么”。大家歸納,教師板書;再看幾位同學同時做的同一道題的第二步,討論:“這一步對不對,為什么?”學生歸納,教師板書……這樣,一類一類地按邏輯順序討論,由個別到一般,找到規(guī)律,上升理論,指導實踐。教師的板書要與學生的討論密切結合,學生討論哪一點,說對了老師板書這個要點,再討論另一點,老師再板書另一要點。切不可等學生討論完了,教師再邊講邊板書,這樣重復、費時,理論與實際脫離,影響學習效果。
④教師該講則講,而且要講好。教師講的內容應該是全班同學通過更正討論還不會的地方,即大家都說錯了的或不完整的。教師講不能就題講題、只找答案,應該引導學生尋找出規(guī)律,知其所以然,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,指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錯誤。
⑤教師不該講的堅決不講。對學生通過自學就已經掌握的,堅決不教;若部分學生做錯了的,但優(yōu)生幫助更正,能正確講出“為什么”的,已經解決的問題,也堅決不教;切不可學生講一句,教師跟著重復一句,學生講一遍,教師重復一遍。對極少數學生知識回生的個別問題,也可以不教(待課外個別輔導)。
⑥教師要全身心投入,善于動腦,發(fā)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要能夠駕馭好課堂。對學生要嚴格要求,確保學生用好三角板,畫圖準確,書寫工整,解題規(guī)范。
6.“當堂檢測”
“后教”結束,進入“當堂檢測”。“當堂檢測”的目的有三:一是嚴格訓練,培養(yǎng)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;二是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教學目標,做到“堂堂清”,也便于教師針對學生作業(yè)中出現的問題,課外引導學生更正、作必要的輔導;三是便于教師準確地了解學生實際,課外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更正,進行必要的輔導。
操作要領:
(1)課堂作業(yè)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,必須在下課之前完成。
(2)“當堂檢測”可分兩步:背誦知識點;書面練習。
(3)課堂作業(yè)主要是完成課本上的練習和習題,練習題要有代表性,要適度和適量,要低起點,多層次,有必做題,有選做題,有時還有思考題,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。
(4)學生課堂作業(yè)時,教師要巡視,要注意矯正學生坐姿,培養(yǎng)他們的綜合素質,確保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按時完成作業(yè)。
(5)教師不得輔導學生(如有錯誤,待課外輔導)。如少數學生做得快,已完成了,教師可以叫他完成別的學習任務。
二、概念規(guī)律探究課
概念規(guī)律探究課的特點是先認識概念,再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。如“光的反射、光的折射”等。
1.板書課題。
2.揭示目標。知道通過實驗驗證什么規(guī)律;明確做好本次實驗要掌握哪些實驗操作技能,知道實驗得出的結論有哪些重要的應用。
3.自學指導。讓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、時間、方法(邊看書邊做實驗,還是看完整個步驟后獨立完成實驗)要求(自學后如何檢測)。
4.先學。
(1)學生做實驗。根據實驗結果歸納結論(有數據的要分析數據),完成對所學概念的實驗驗證過程。
(2)學生書面練習??蛇\用實驗知識解答1-2道練習題,也可運用實驗結論解決1-2個實驗問題。
5.后教。學生更正、討論,教師補充。
6.當堂檢測。
三、學生實驗課
學生實驗課主要包括基本儀器的使用、測量性實驗、驗證性實驗、觀察和描繪類實驗、探究類實驗等。
1.板書課題:實驗的任務。
2.揭示目標:明確實驗要求。
3.自學指導。
(1)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實驗教材,思考預習提綱中的問題;熟悉實驗的目的、原理、器材、步驟和要研究的問題;設計好記錄.實驗數據的表格等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實驗目的,熟悉實驗方案和實驗中的注意事項。
(2)突出儀器使用規(guī)則、操作規(guī)程、預防人身傷害和儀器損壞的注意事項。如測開水溫度的實驗中,倒開水時要特別小心,防止開水濺出燒杯發(fā)生燙傷事故;學生使用電源前應把控制輸出電壓的旋鈕調至零值,實驗時不接觸電源插頭的金屬部分;記錄數據要尊重事實,不可隨意改動數據等。
4.先學。
(1)學生根據自學指導看課本,了解實驗的操作過程。
(2)學生做實驗,教師巡視,要求一步一步讓學生同步進行,每一步都要把關,有錯即糾,并注意記載。
5.后教。
(1)學生討論,說出操作中的錯誤,及“為什么錯”。
(2)實驗總結:實驗得出的結論。
6.當堂檢測。
完成實驗報告:學生在對實驗現象和測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后,完成實驗報告。教師要結合具體情況指導學生總結實驗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,進行與本次實驗有關的科學方法和科學規(guī)范的教育。